大连炼就“火眼金睛” 捕捉癌症苗头
——
炼就“火眼金睛” 捕捉癌症苗头
前些天,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一篇“轻松筹”求助文章令市海沧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消化内镜室主任方慧祺心里挺不是滋味:“这个患者还很年轻,但肠癌晚期而且扩散转移了,她的母亲和外婆都得肠癌,按理她应该比较有警惕性,及早做筛查,可惜啊!”
多年来,方主任和她的团队都在致力于消化道癌症的早期筛查工作,她对相关数据很是了然:“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消化道肿瘤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40%以上,其中,东南沿海地区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高发病率也带来了高死亡率。不过,方主任表示,日本和韩国消化道癌症发病率其实比中国还高,但死亡率却要低得多。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的消化道癌症早期筛查工作非常强大。“日本胃癌早期发现率为70%,韩国55%,中国还不足15%。要知道,癌症发现得早和晚,对患者的生命几乎有着根本性的影响。消化道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95%以上,而晚期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足40 %。”
用什么方法能够早早地发现消化道癌症?
》》有“慧眼”:一套世界最先进的消化道内镜检查系统
2014年8月份,市海沧医院引进了中国首批、福建省内省台多用途消化道内窥镜诊疗系统。这一名为EVIS 290系统到目前为止仍然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内镜水平。
方慧祺主任介绍说,这个系统采用最新的光学数字技术,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消化道内壁的微小组织和隐藏病变。同时,该系统带有放大及窄带成像的功能,可以将红光过滤,只剩蓝光与绿光,使医生能更清晰地发现微血管和腺管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内窥镜检查的准确率。因此,有了它,医生就像得到一个利器,又似长出一双慧眼,能够微距离观察和捕捉到消化道内部的情况,一旦出现癌症的“蛛丝马迹”就可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疗和干预。
所以,对病人来说,有时候接受一次这样的检查,生命可能就得到了拯救。
去年春天,方慧祺主任接诊了一位患者陈先生。50岁出头的陈先生,长兄已经70岁,被确诊患食管癌且到了晚期。陈先生在悲伤之余,总感觉自己吞咽食物时感觉异常,所以起了警惕心:“我会不会也患上癌症了?”
方主任用内镜系统为陈先生的消化道进行了“铺毯式搜查”,结果真的在他食管中发现一个2厘米大小的异常组织,经病理检查提示为高级别瘤变。“如果继续发展,就会长成癌。”
此后,方主任为陈先生实施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一周,他便可以吃东西,生活恢复了正常。方慧祺解释,消化道肿瘤在早期被发现时,基本上只长在表面,范围也小,就像小苗刚发芽,可以进行内镜微创治疗,“连苗带它长过的那块地皮一起铲除”。 手术没有外在的创口,只需要住院一周左右。手术后也不需要做放疗、化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也低。是目前最先进最成熟的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症的手段。但要是到了中晚期,癌肿开始盘根错节四处侵占,想要连根挖除就非常难了。
内镜检查,尤其是这种癌症早期筛查,医生需要非常仔细地观察消化道的情况,所以有时耗费的时间并不短。但患者可就容易畏惧或者难耐受,而这在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可以选择无痛检查,在麻醉医师的配合下,病人可以在“睡眠”中接受检查。
》》练内功:孜孜不倦提升诊疗水平
在方慧祺看来,高端设备既是最有用,最必须的,但也可能只是一个摆设。因为,这毕竟只是一台设备,更重要的是操作设备的人。
作为内镜室的医生,方主任和她的团队成员是“幕后英雄”。对他们来说,最高的“奖赏”,便是准确地擒到患者消化道中早癌的迹象和身影。而这,需要功夫。为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方慧祺带领整个团队采取多种渠道学习、练习。
傅光义是蛮声国际的著名消化内镜专家,这位在台湾生长,在日本菅间纪念医院工作的大咖曾被邀请到市海沧医院进行学术交流,还进行了相关技术演示,此外,他还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进行胃镜和结肠镜操作,一边教一边进行生动、细致的讲解。
除此之外,每当遇见疑难病例,他们就通过微信把病例图片传输给傅光义教授,让其进行指导。这样做,使病人不出国门就享受到国际化高水平的诊疗,而消化内镜室的医疗团队整体水平得到大力提升。
一边是把大牌专家请进来,另一面,科室也不断地把人送出去学习深造。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方慧祺主任还建立了一套业务学习制度,使大家能够及时了解学术动态,不断积累,稳步前进。
随着这个团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前来接受消化道早癌筛查的人数也在增长。但对他们来说,有没有真正帮助到前来接受检查的人,是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最关键考量指标。
》》重责任:为可疑受检者建立个性化档案
对受检者来说,检查的次数是有限的,但从事消化内镜早癌筛查工作,医生往往要在几百例次检查中,捕到一个“凶手”,相当于大海捞针,耐心和毅力都要用上。只要检查,他们都是全神贯注的,一旦发现可疑病例,他们便会对该病例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内镜检查情况、家族史、联系方式等等,针对各个档案,整个团队还要展开集体讨论,为其制定随访计划,有的人三个月,有的半年,有的一年,这些随访计划被严格实施。
黄先生就是一直被医生“追”的病人。
两年前,50岁的黄先生到市海沧医院做体检。一直拼搏在商海中的他非常忙碌,对体检有些应付心理。但是,那次做消化内镜检查,医生发现他胃内长有类癌。他接受了内镜微创手术,医生将他长类癌的部位切除了。此后,黄先生把这事抛之脑后,继续忙他的生意。不料,半年后,黄先生接到医院的电话,提醒他要再去做复查。而且,打了一个,他没去,电话还接着打给他。于是,黄先生只好抽出时间过去,结果让他和医生们都说:“好险!”因为,这次复查,黄先生的胃里另一个地方又发现了早期癌症的“踪迹”。第二次做罢微创手术,半年后,黄先生又接到提醒复查的电话,他都有点气恼了:“我忙得很啊……”可令他错愕的是,第三次检查中,又一个新的“癌点”被医生给揪到了。黄先生终于回过神来,癌症真的在不停地想要纠缠和祸患他,而每一次,都是医生们及时地明察秋毫,替他挡下了灾难。曾经的些许烦躁被满满的感激所替代,经过慎重考虑,黄先生准备接受全胃切除,以确保安全。
方主任说,消化道早癌的病变一般不超过粘膜下层,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容易漏诊,此外,不少人对早癌筛查的意识还不强,导致早癌发现率较低。要提高早癌诊断率,就需要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追踪,对有症状者进行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医生提醒
具备以下任何一条的人群,最好坚持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1、年龄40岁以上;
2、家庭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肿瘤的患者;
3、原来反酸烧心,现在症状消失;
4、出现吞咽困难(俗称“吃饭噎”)、胸骨后疼痛、嗳气、反酸、烧心、腹痛、腹胀、呕血、排便困难、黑便、便血、腹泻两周以上、大便变细、排便习惯发生改变、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及贫血等;
5、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6、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7、既往有胃病史,特别是慢性胃肠溃疡、息肉、萎缩性胃炎;
8、本人患过其他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