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让生命远离癌症“雷区”
——
让生命远离癌症“雷区”
2018年10月29日,李咏妻子在微博发文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除了李咏,曾经的央视主持人方静因为胃癌去世,年仅40多岁。名星在癌雾中陨落,叩问却在头脑中升腾,癌症究竟离你我有多远?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该怎么防范它……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属于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然而中国早期胃癌诊断率远低于日本、韩国。其主要原因是:未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仅对有症状患者行胃镜检查。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胃癌,从而做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由于早期胃癌往往无临床症状,不少人等到中晚期有明显不适时才来就诊,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大于40岁以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及早进行胃部检查:胃癌高发地区人群;HP感染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以及存在的其他高危因素。
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抽血筛查胃癌风险的方式,即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血清HP感染的情况,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做胃镜。对白光内镜下所见的局部可疑病灶,进一步行染色内镜及放大内镜检查,从而让潜伏的微小癌变病灶无所遁形,将其一网打尽!
得了早期胃癌怎么办?不用害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有对付敌人的新式作战方案了,那就是内镜下粘膜剥离术,简称ESD。对于早期胃癌患者,经过内镜下有效治疗,后续只需定期随访即可,相比于外科手术,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经遇到一名患者吴女士,她觉得肠道不舒服,要求做肠镜检查,但她的体检报告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异常,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她没有胃部不适,我还是建议她胃肠镜一起做。结果,胃镜检查发现了一个0.8厘米的黏膜扁平隆起,取了活检,是低级别瘤变,还不是早癌。我将她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叮嘱她定期复查胃镜。半年之后,吴女士前来复查,发现之前的病灶发展成了黏膜早癌,我随即为她做了ESD,术后吴女士恢复良好,目前随访,未再复发。
目前许多老百姓有认识误区,谈癌色变,希望通过刚才的故事,大家能认识到癌症并不可怕,就怕发现晚。只要早期诊断,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在一个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下来一般要几十万,如果花两三千块钱做一个筛查,只要发现得早,不用开刀,只需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就能治好,这无论对老百姓还是政府,都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
胃癌的发生看似悄无声息,无从防范,实则不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呢,下面是几点建议:1、预防: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少吃腌制食物,戒烟酒。 2、检查:不要总是等到有症状再检查,如果您属于胃癌高危人群,请及时就医。3、治疗:治疗癌前疾病,治疗幽门螺杆菌,目前根治幽门螺杆菌后预防胃癌的意义已得到认可。4、健康意识:胃癌能否早期发现,脑袋中有没有防范胃癌的这跟弦也很重要。
希望大家在看了小编的介绍后对主动预防有一些新的正确认识。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生命远离癌症“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