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病元凶
——
幽门螺旋杆菌——胃肠病元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首先由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而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胃部是人体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器官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明显地增加了发生十二指肠和胃溃疡的危险性,已经得到证明的是: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超过80%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年新发现的胃癌病症中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有关。
幽门螺杆菌有传染性,其感染在家庭内有明显的聚集现象,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子女的感染机会比其它家庭高得多。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3个征兆:1、泛酸;2、胃疼:胃疼是溃疡病的最典型症状;3、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使得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能治愈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仍有HP感染,合并HP感染的胃癌患者,多主张继续行清除HP的治疗。